在线教育的暑假冷冰冰

本文转载自:燃次元 2021-7-7 话题分类:教育
摘要: 投资机构大撤退,在线教育大裁员




作者:燃财经工作室

编辑:刘鹏遥

美编:羽墨


马上放暑假了,曾经非常活跃的在线教育机构,今年消停了很多。此前屡屡见诸报端的消息,也不再是广告大战,而是违规通报、处以罚款、大范围裁员、业务调整……

“我已经家里蹲了一个月了,找了一个月工作都没找到合适的。要不就是薪酬福利和在高途时候差太多,要不就是我看上的公司没看上我。”曾在高途任职销售的冰冰告诉燃财经。冰冰的情况还不算最糟糕,起码还有补偿,“大部分被劝退的正式员工好歹还有些补偿,最受伤的是大批还没入职但已经签三方或给offer的应届生或新人。”

“一开始公司给出了转岗或自行离职方案,但可能由于反对人数众多,加上媒体的接连曝光,才又给出了‘n+1’补偿方案。但是我和周围同事了解了一下,试用期员工和待入职员工是没有补偿的。”冰冰告诉燃财经,她原先也担心公司会耍赖,于是在接受赔偿方案并办理离职手续后就马上加入了一个在线教育被裁员工的“维权群”,“QQ群里有好多机构的前员工,其中不乏高途、猿辅导、新东方这些大机构。”

5月27日,高途内部会上正式提出裁员计划后,大批媒体关于在线教育机构裁员的报道接踵而至,猿辅导、作业帮、字节跳动旗下教育业务、新东方、VIPKID等机构或部门内部都传出裁员的声音。微博、知乎、脉脉等平台也随处可见上述机构员工在裁员的话题内发帖,不少面临机构毁约的应届生,还在评论区内求进“维权群”。

业内人士称,教育培训行业大裁员事件,与行业遭遇严监管密不可分。半年不到的时间里,先是教育机构的行业乱象多次被相关部门点名通报,多家机构被处以警告、罚款等,随后,各项更加严厉的意见和政策也在快速推进落地。

1月7日,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这件事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2月23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部分培训机构超前超标问题尚未解决,将加大治理力度;6月1日,教育部对外宣布,要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减轻未成年人学业负担;6月15日,教育部在官网发布公告,将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话音落地,6月16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发布校外培训风险提示,提醒家长需警惕部分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诱导缴费、巧立名目违规收费、炮制噱头高额收费。

针对很多家长要上班的实际困难,有关部门也给出了解决方案。7月3日,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宣布将由各区教委组织面向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的暑期托管服务,根据各区的实际情况,计划以街道、乡镇为单位确定托管服务承办学校,学生以就近的原则参加托管服务。托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提供学习场所,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等。不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适当收取费用,对家庭困难学生免收托管服务费用。

在密集的组合拳之下,教育培训机构开始加速全面收缩。

一向逐利的资本最先感知到行业的寒流,与一年前大举“扔钱”的行为相比,如今资本对在线教育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瓴资本在今年第一季度清仓了好未来与一起教育;同期,老虎环球基金清仓高途;景林资本则大幅减持好未来。去年还是资本宠儿的教育赛道,今年只有火花思维一家获得融资。

资本退潮,二级市场的教培机构股价也大幅缩水,截至发稿,好未来股价为21.39美元/股,相比于今年2月中旬达到的高位90.96美元/股,现已跌超70%;高途更是从1月27日的高位149.05美元/股跌至收盘价13.19美元/股,下跌幅度超过90%。其他如新东方、51Talk、一起教育等上市公司的股价,无一例外相较于年初高位,跌幅均达50%以上。

短短一年,在线教育一下子从资本的“宠儿”沦落为“弃子”,整个行业也从高举高打、野蛮生长的状态沦为如今全面收缩、大幅裁员的境况,行业的萎缩速度比想象中来得更快。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规范化是必然的,因为只有经过政策长久化和规范化的洗礼,教培行业才会回归本质,趋良发展。


在线教育全面萎缩

随着监管越来越严,让过去喜欢大肆营销的在线教育行业变得谨慎和低调起来,恨不能将自己的存在感降低为零。

家有四年级小学生的家长王敏,明显感到在线教育存在感被削弱了。“按理说,一到暑假期间,我每天都会接到许多教培机构推销电话,要么是劝说我考虑购买暑期班的,要么是让我了解下秋季班的。但今年暑假明显有些安静,别说和年初寒假前的推销电话数相比,就连和6月初时候电话数相比都少了很多。”王敏告诉燃财经,从她家孩子放假以来,总共也就接到几个电话。

在上个月刚从某在线教育机构离职的李思思看来,学生家长暑假期间接到推销电话的数量骤减与机构受到监管有很大关系,“广告投放业务基本都砍了,没广告就少了很多新客户,用户信息来来回回还是之前留过信息的家长,特别是那些刚报短期班家长的电话,早就打过好几回了。但是一只羊不能使劲薅,何况现在监管压力这么大,推销话术都有了大调整,打电话推销的意义也不太大。”


“而且以我前东家的情况来说,之前负责课程推销工作的‘辅导老师’已经被裁了大半,推销电话数量越来越少实在太正常了。”李思思告诉燃财经,电话推销除了拉新外,最关键作用是“转化”,“在线教育机构都会低价售卖短课时的试听班,甚至还有广告宣传的免费试听课,试听课周期内通过电话推销,可以更容易说服家长进一步购买正常课程。但现在机构都不敢大肆宣传,新用户自然相应减少,所以这种推销电话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除了推销电话少了以外,在线教育机构投放的广告也几乎一夜之间从大众视线中消失了。从事信息流广告工作的小明告诉燃财经,自从今年6月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学而思、猿辅导、作业帮等15家校外培训机构顶格罚款后,他所在公司基本没再接过在线教育机构的单子,“原本我们公司和猿辅导的广告投放代理商还有一份合同未交接,对方被罚后,就没有了继续线上投放的意愿,对我们之间的合同自然也不想继续履行。”

“对方就是一直拖着,一直认定视频为‘未通过审核’,改了好几遍对方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交付。”小明告诉燃财经,由于合约期限已经结束但没有成功交付,所以公司只好认栽,按照惯例和代理商各承担一半损失,“据我所知,同行内被在线教育机构‘爽约’的公司,远不止我们一家,其他公司也如此,和在线教育机构有关的合约只要还未交付,基本就是交付不了了。”

放缓节奏的在线教育机构,显然与去年意气风发的样子判若两人。据QuestMobile《202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洞察》数据显示,2020年各行业的广告投放预算普遍向数字营销迁移,互联网广告投放同比增长明显。教育培训行业中互联网教育投放增长更为显著,同比增长113.7%。

无论是线下的楼宇电梯、公交地铁等地,还是线上的广告插入,在线教育的广告都可谓是无孔不入。而且在线教育机构还热衷于撒钱冠名和赞助,《奇葩说》、《最强大脑》、《欢乐喜剧人》等热门综艺节目随处可见在线教育的身影。2021年初的春晚晚会上,猿辅导、作业帮和学而思也是大出风头,一举成为赞助商主力。

一时间,在线教育可谓风头无两。但在政策一记记重拳之下,在线教育机构不得不放缓节奏,各大机构对外澄清内部裁员动态时,也都回应称“业务调整”,其中高途决定停止小早启蒙面向3-6岁儿童的招生工作,VIPKID则砍掉了启蒙英语等业务。


资本大幅退潮

一年前,谁也不会想到,疫情期间迎来前所未有的流量大潮的在线教育,会在一年后落得这样的光景。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刺激,“科技改变教育”成为风口,K12在线教育行业内一片火热,这也引来了资本对在线教育市场的高度青睐。

去年全年,热钱如同潮水一般涌入在线教育。有K12创业者曾向燃财经透露,疫情之前,在线教育融资已经趋近疲软,自己和FA到处跑机构拉融资,寻求一年未果,但疫情发生后,情况发生了反转,几家头部的投资机构都向自己抛出了橄榄枝——最终,这位创业者选择将公司并购给了某大厂。

网经社电子商务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在线教育投融资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中国在线教育领域共发生融资111起,而2019年同期的数据为154起,同比下降27.93%。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至2020年间已公开的融资事件总数分别为121起、142起、120起、154起和111起。对比下来,2020年在线教育融资案例为近5年最少的一年。



但有趣的是,融资事件数同比减少,融资总额却实现激增,2020年全年在线教育融资总金额超过539.3亿元,2019年同期的数据为146.8亿元,直接翻了2倍还多。而从2016年至2020年间已公开的融资事件总额分别为62.5亿元、95亿元、223亿元、146.8亿元和539亿元。算下来,仅仅2020年一年的在线教育融资金额,就超过了过去四年的总额。

笔数下降,金额激增,这说明资金大部分都流入中后期项目的口袋,在线教育行业的头部效应愈加明显。其中,猿辅导以35亿美元的融资金额,拿下2020年在线教育融资项目TOP1;作业帮以23.5亿美元紧随其后,两家吸收了市场80%的融资额。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在美上市的好未来、跟谁学、新东方等在线教育的龙头股股价也屡创新高,好未来的市值一度超过3000亿元。

一年时间不到,行业风云突变。不断落下的政策和新规,可以看出国家对校外辅导乱象整治的决心。在严厉的新规面前,在线教育开始全面收缩,资本也被监管按住了手脚。

嗅觉最为灵敏的一批机构,在2020年最积极的入局,也在今年撤离得最快。

好未来曾经是高瓴资本在美股的第一大持仓,从2014年四季度就开始建仓,2019年还参与了5亿美元定增。据高瓴资本披露的持仓报告显示,2021年一季度,高瓴资本已经将持有的405万股好未来公司股票悉数清仓,连带着清仓了一起教育。老虎环球基金也在同期清仓了高途,景林资本则已减持77.6%的好未来持有数。

在美股上市的大部分在线教育公司股价均遭遇重挫,仅高途、好未来、新东方这3家头部的在线教育企业,市值就在半年时间里蒸发超过6000亿元。

“去年大家还在互相推荐在线教育项目,互相抢份额,今年则完全不看了。”一位一级市场投资人向燃财经透露,“那些没上市的K12机构现在想上市的可能性太小了,谁也不敢赌,现在大家都在想办法逃。”

被热钱涌入推高估值的在线教育公司,失去资本支撑后,想靠自身造血功能区维持庞大的教研和销售团队显然比登天还难,等待他们的,也只有全面收缩这条路。毕竟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继续活下去,就要比谁的“卧倒”能力更强。


在线教育路在何方?

“作为家长最担心突然被要求停课。”王敏告诉燃财经,尽管目前线上线下的课程都还在有序开展,但她已经做好了培训班停课的两手打算,“与几位同学家长已经私下沟通好了,如果暑期培训班停课,就组团请私人家教。”

王敏坦言,请家教的做法并不是最佳选择,“家教费用比培训班费用高很多,虽说组团可以分摊费用,但私人家教大多不愿意学生人数超过3个人,费用肯定是网课的好几倍。”王敏告诉燃财经,她所在的小城市,优质师资没有一二线城市那么多,网课是她比较线下培训课后的最佳选择,“虽然我天天抱怨在线教育机构的销售太烦人,但如果在线教育被取缔,对我来说在孩子教育投资上可能需要付出更多。”

王敏的顾虑不无道理,在线教育虽然存在管理混乱、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普遍乱象,但不得不承认,也确实为更多学生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若往回看,在线教育其实也曾被看做是教育公平的推手。2018年,一篇名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火遍大江南北,在微博上,同名话题在8小时内便创造了近2000万阅读。

该篇文章讲述了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全天候跟随成都七中平行班直播,一起上课、作业、考试,在此基础上,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本科升学率涨了几倍、十几倍。不看数据,光是想到远在山区的孩子,通过在线教育享受到了与城市孩子平等的教育资源,就令人感到震撼。此外,2020年突发疫情,在线教育再次发挥出强大力量,让广大学生“停课不停学”成为可能。

2021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2亿。虽然下半年由于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后,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较2020年3月减少了8125万,但较疫情前(2019年6月数据)仍增长了1.09亿。报告也阐述,用户通过线上教育获得了公平、个性化的教学与服务。


不可否认,在线教育使得中小学教育下沉加速,促进四五线城市用户获得公平教育机会。但在线教育行业的问题则如同监管部门所强调的,“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一旦处理不当,在线教育就会变成资本逐利的牺牲品。也就是说,监管针对的并非在线教育本身,而是野蛮生长带来的各种问题。

“于我个人而言,我很不赞同社会上有些所谓的‘在线教育遭遇灭顶之灾’的言论。”在多年教育工作从业者陈志勇看来,在线教育依旧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不会被简单进行一刀切处理,“打击是应该的,在线教育行业近两年发展太快,特别在资本推波助澜下,发展速度堪称野蛮。但相应的,法律存在滞后性,所以在线教育行业需要得到监管。”

陈志勇强调,在线教育本身不存在问题,大肆逐利的机构才是问题关键所在。“在线教育其实早就存在,如果不是去年疫情影响,还未必引来各类机构加速布局,让在线教育行业竞争这么白热化。”

陈志勇认为,从商业角度来说,在线教育并非是一门好生意,“在线教育的用户黏性差,伴随而来的是获客成本高和续班率低,外加上各大机构处于跑马圈地野蛮竞争阶段,行业若不加以管控,那就真的是迎来‘灭顶之灾’了。”

从事投资行业的王勤认为,去年在线教育因为疫情而爆发增长的时候,他就知道,“又一个泡沫出现了”。

王勤深信价值投资,在他看来,在线教育这种几年内核心技术都没有取得明显进步的行业,是不具备将这种“爆发”持续下去的能力的。“在线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但现在一群互联网出身的人来创业,用互联网那套快速复制快速爆发的逻辑来做教育,显然是不靠谱的,在线教育最终要落的支点还是核心技术、师资力量和用户黏性,而不是谁背后的资本更多。”

就连在线教育机构现任员工洛洛也表示,希望监管部门针对在线教育行业的三申五令,并非隔靴搔痒,而是靶向治疗。“我入职培训专门有一项内容是‘报班/续班培训’,老员工或领导会手把手教新员工如何根据话术集内容,对家长进行劝说。此外,我们每天还有专门考核,打了多少电话、发了多少信息都要一一记录。而且为了拉高报班率,还要有意无意为家长输出焦虑信息。”

洛洛告诉燃财经,其实她也很不喜欢机构这些要求和做法,觉得教育行业应该得回归教育的初心,而非逐利,“几乎所有机构都在比拼学生规模,给员工定的目标都是‘获客’为主,但却很少有机构会说自己要为教育事业做出什么贡献。监管之下,我们员工的宣传话术和手段有了调整,所以还是希望监管继续‘动真格’。”

政策仍然在不断出台,在线教育的萎缩远未到终点,有业界人士预测,行业规模可能会萎缩到百亿级。暑假,原本是在线教育行业获客的高峰期,几乎每一家在线教育企业都把重头戏押注在每年的寒暑假。不过,今年的暑假刚拉开序幕,而在线教育却迎来冰封,也许,这个暑假过后,这场在线教育的大洗牌就会有结果了。


本文为“知顿平台”(https://www.zdone.com)投稿文章,作者:燃财经工作室,责编:青青,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文章原始来源。如有疑问,请您联系我们。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知顿slogan
2021-07-07 17:47:58
在线教育的暑假冷冰冰
教育 本文转载自:燃次元




作者:燃财经工作室

编辑:刘鹏遥

美编:羽墨


马上放暑假了,曾经非常活跃的在线教育机构,今年消停了很多。此前屡屡见诸报端的消息,也不再是广告大战,而是违规通报、处以罚款、大范围裁员、业务调整……

“我已经家里蹲了一个月了,找了一个月工作都没找到合适的。要不就是薪酬福利和在高途时候差太多,要不就是我看上的公司没看上我。”曾在高途任职销售的冰冰告诉燃财经。冰冰的情况还不算最糟糕,起码还有补偿,“大部分被劝退的正式员工好歹还有些补偿,最受伤的是大批还没入职但已经签三方或给offer的应届生或新人。”

“一开始公司给出了转岗或自行离职方案,但可能由于反对人数众多,加上媒体的接连曝光,才又给出了‘n+1’补偿方案。但是我和周围同事了解了一下,试用期员工和待入职员工是没有补偿的。”冰冰告诉燃财经,她原先也担心公司会耍赖,于是在接受赔偿方案并办理离职手续后就马上加入了一个在线教育被裁员工的“维权群”,“QQ群里有好多机构的前员工,其中不乏高途、猿辅导、新东方这些大机构。”

5月27日,高途内部会上正式提出裁员计划后,大批媒体关于在线教育机构裁员的报道接踵而至,猿辅导、作业帮、字节跳动旗下教育业务、新东方、VIPKID等机构或部门内部都传出裁员的声音。微博、知乎、脉脉等平台也随处可见上述机构员工在裁员的话题内发帖,不少面临机构毁约的应届生,还在评论区内求进“维权群”。

业内人士称,教育培训行业大裁员事件,与行业遭遇严监管密不可分。半年不到的时间里,先是教育机构的行业乱象多次被相关部门点名通报,多家机构被处以警告、罚款等,随后,各项更加严厉的意见和政策也在快速推进落地。

1月7日,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这件事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2月23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部分培训机构超前超标问题尚未解决,将加大治理力度;6月1日,教育部对外宣布,要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减轻未成年人学业负担;6月15日,教育部在官网发布公告,将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话音落地,6月16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发布校外培训风险提示,提醒家长需警惕部分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诱导缴费、巧立名目违规收费、炮制噱头高额收费。

针对很多家长要上班的实际困难,有关部门也给出了解决方案。7月3日,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宣布将由各区教委组织面向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的暑期托管服务,根据各区的实际情况,计划以街道、乡镇为单位确定托管服务承办学校,学生以就近的原则参加托管服务。托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提供学习场所,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等。不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适当收取费用,对家庭困难学生免收托管服务费用。

在密集的组合拳之下,教育培训机构开始加速全面收缩。

一向逐利的资本最先感知到行业的寒流,与一年前大举“扔钱”的行为相比,如今资本对在线教育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瓴资本在今年第一季度清仓了好未来与一起教育;同期,老虎环球基金清仓高途;景林资本则大幅减持好未来。去年还是资本宠儿的教育赛道,今年只有火花思维一家获得融资。

资本退潮,二级市场的教培机构股价也大幅缩水,截至发稿,好未来股价为21.39美元/股,相比于今年2月中旬达到的高位90.96美元/股,现已跌超70%;高途更是从1月27日的高位149.05美元/股跌至收盘价13.19美元/股,下跌幅度超过90%。其他如新东方、51Talk、一起教育等上市公司的股价,无一例外相较于年初高位,跌幅均达50%以上。

短短一年,在线教育一下子从资本的“宠儿”沦落为“弃子”,整个行业也从高举高打、野蛮生长的状态沦为如今全面收缩、大幅裁员的境况,行业的萎缩速度比想象中来得更快。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规范化是必然的,因为只有经过政策长久化和规范化的洗礼,教培行业才会回归本质,趋良发展。


在线教育全面萎缩

随着监管越来越严,让过去喜欢大肆营销的在线教育行业变得谨慎和低调起来,恨不能将自己的存在感降低为零。

家有四年级小学生的家长王敏,明显感到在线教育存在感被削弱了。“按理说,一到暑假期间,我每天都会接到许多教培机构推销电话,要么是劝说我考虑购买暑期班的,要么是让我了解下秋季班的。但今年暑假明显有些安静,别说和年初寒假前的推销电话数相比,就连和6月初时候电话数相比都少了很多。”王敏告诉燃财经,从她家孩子放假以来,总共也就接到几个电话。

在上个月刚从某在线教育机构离职的李思思看来,学生家长暑假期间接到推销电话的数量骤减与机构受到监管有很大关系,“广告投放业务基本都砍了,没广告就少了很多新客户,用户信息来来回回还是之前留过信息的家长,特别是那些刚报短期班家长的电话,早就打过好几回了。但是一只羊不能使劲薅,何况现在监管压力这么大,推销话术都有了大调整,打电话推销的意义也不太大。”


“而且以我前东家的情况来说,之前负责课程推销工作的‘辅导老师’已经被裁了大半,推销电话数量越来越少实在太正常了。”李思思告诉燃财经,电话推销除了拉新外,最关键作用是“转化”,“在线教育机构都会低价售卖短课时的试听班,甚至还有广告宣传的免费试听课,试听课周期内通过电话推销,可以更容易说服家长进一步购买正常课程。但现在机构都不敢大肆宣传,新用户自然相应减少,所以这种推销电话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除了推销电话少了以外,在线教育机构投放的广告也几乎一夜之间从大众视线中消失了。从事信息流广告工作的小明告诉燃财经,自从今年6月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学而思、猿辅导、作业帮等15家校外培训机构顶格罚款后,他所在公司基本没再接过在线教育机构的单子,“原本我们公司和猿辅导的广告投放代理商还有一份合同未交接,对方被罚后,就没有了继续线上投放的意愿,对我们之间的合同自然也不想继续履行。”

“对方就是一直拖着,一直认定视频为‘未通过审核’,改了好几遍对方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交付。”小明告诉燃财经,由于合约期限已经结束但没有成功交付,所以公司只好认栽,按照惯例和代理商各承担一半损失,“据我所知,同行内被在线教育机构‘爽约’的公司,远不止我们一家,其他公司也如此,和在线教育机构有关的合约只要还未交付,基本就是交付不了了。”

放缓节奏的在线教育机构,显然与去年意气风发的样子判若两人。据QuestMobile《202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洞察》数据显示,2020年各行业的广告投放预算普遍向数字营销迁移,互联网广告投放同比增长明显。教育培训行业中互联网教育投放增长更为显著,同比增长113.7%。

无论是线下的楼宇电梯、公交地铁等地,还是线上的广告插入,在线教育的广告都可谓是无孔不入。而且在线教育机构还热衷于撒钱冠名和赞助,《奇葩说》、《最强大脑》、《欢乐喜剧人》等热门综艺节目随处可见在线教育的身影。2021年初的春晚晚会上,猿辅导、作业帮和学而思也是大出风头,一举成为赞助商主力。

一时间,在线教育可谓风头无两。但在政策一记记重拳之下,在线教育机构不得不放缓节奏,各大机构对外澄清内部裁员动态时,也都回应称“业务调整”,其中高途决定停止小早启蒙面向3-6岁儿童的招生工作,VIPKID则砍掉了启蒙英语等业务。


资本大幅退潮

一年前,谁也不会想到,疫情期间迎来前所未有的流量大潮的在线教育,会在一年后落得这样的光景。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刺激,“科技改变教育”成为风口,K12在线教育行业内一片火热,这也引来了资本对在线教育市场的高度青睐。

去年全年,热钱如同潮水一般涌入在线教育。有K12创业者曾向燃财经透露,疫情之前,在线教育融资已经趋近疲软,自己和FA到处跑机构拉融资,寻求一年未果,但疫情发生后,情况发生了反转,几家头部的投资机构都向自己抛出了橄榄枝——最终,这位创业者选择将公司并购给了某大厂。

网经社电子商务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在线教育投融资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中国在线教育领域共发生融资111起,而2019年同期的数据为154起,同比下降27.93%。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至2020年间已公开的融资事件总数分别为121起、142起、120起、154起和111起。对比下来,2020年在线教育融资案例为近5年最少的一年。



但有趣的是,融资事件数同比减少,融资总额却实现激增,2020年全年在线教育融资总金额超过539.3亿元,2019年同期的数据为146.8亿元,直接翻了2倍还多。而从2016年至2020年间已公开的融资事件总额分别为62.5亿元、95亿元、223亿元、146.8亿元和539亿元。算下来,仅仅2020年一年的在线教育融资金额,就超过了过去四年的总额。

笔数下降,金额激增,这说明资金大部分都流入中后期项目的口袋,在线教育行业的头部效应愈加明显。其中,猿辅导以35亿美元的融资金额,拿下2020年在线教育融资项目TOP1;作业帮以23.5亿美元紧随其后,两家吸收了市场80%的融资额。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在美上市的好未来、跟谁学、新东方等在线教育的龙头股股价也屡创新高,好未来的市值一度超过3000亿元。

一年时间不到,行业风云突变。不断落下的政策和新规,可以看出国家对校外辅导乱象整治的决心。在严厉的新规面前,在线教育开始全面收缩,资本也被监管按住了手脚。

嗅觉最为灵敏的一批机构,在2020年最积极的入局,也在今年撤离得最快。

好未来曾经是高瓴资本在美股的第一大持仓,从2014年四季度就开始建仓,2019年还参与了5亿美元定增。据高瓴资本披露的持仓报告显示,2021年一季度,高瓴资本已经将持有的405万股好未来公司股票悉数清仓,连带着清仓了一起教育。老虎环球基金也在同期清仓了高途,景林资本则已减持77.6%的好未来持有数。

在美股上市的大部分在线教育公司股价均遭遇重挫,仅高途、好未来、新东方这3家头部的在线教育企业,市值就在半年时间里蒸发超过6000亿元。

“去年大家还在互相推荐在线教育项目,互相抢份额,今年则完全不看了。”一位一级市场投资人向燃财经透露,“那些没上市的K12机构现在想上市的可能性太小了,谁也不敢赌,现在大家都在想办法逃。”

被热钱涌入推高估值的在线教育公司,失去资本支撑后,想靠自身造血功能区维持庞大的教研和销售团队显然比登天还难,等待他们的,也只有全面收缩这条路。毕竟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继续活下去,就要比谁的“卧倒”能力更强。


在线教育路在何方?

“作为家长最担心突然被要求停课。”王敏告诉燃财经,尽管目前线上线下的课程都还在有序开展,但她已经做好了培训班停课的两手打算,“与几位同学家长已经私下沟通好了,如果暑期培训班停课,就组团请私人家教。”

王敏坦言,请家教的做法并不是最佳选择,“家教费用比培训班费用高很多,虽说组团可以分摊费用,但私人家教大多不愿意学生人数超过3个人,费用肯定是网课的好几倍。”王敏告诉燃财经,她所在的小城市,优质师资没有一二线城市那么多,网课是她比较线下培训课后的最佳选择,“虽然我天天抱怨在线教育机构的销售太烦人,但如果在线教育被取缔,对我来说在孩子教育投资上可能需要付出更多。”

王敏的顾虑不无道理,在线教育虽然存在管理混乱、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普遍乱象,但不得不承认,也确实为更多学生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若往回看,在线教育其实也曾被看做是教育公平的推手。2018年,一篇名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火遍大江南北,在微博上,同名话题在8小时内便创造了近2000万阅读。

该篇文章讲述了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全天候跟随成都七中平行班直播,一起上课、作业、考试,在此基础上,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本科升学率涨了几倍、十几倍。不看数据,光是想到远在山区的孩子,通过在线教育享受到了与城市孩子平等的教育资源,就令人感到震撼。此外,2020年突发疫情,在线教育再次发挥出强大力量,让广大学生“停课不停学”成为可能。

2021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2亿。虽然下半年由于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后,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较2020年3月减少了8125万,但较疫情前(2019年6月数据)仍增长了1.09亿。报告也阐述,用户通过线上教育获得了公平、个性化的教学与服务。


不可否认,在线教育使得中小学教育下沉加速,促进四五线城市用户获得公平教育机会。但在线教育行业的问题则如同监管部门所强调的,“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一旦处理不当,在线教育就会变成资本逐利的牺牲品。也就是说,监管针对的并非在线教育本身,而是野蛮生长带来的各种问题。

“于我个人而言,我很不赞同社会上有些所谓的‘在线教育遭遇灭顶之灾’的言论。”在多年教育工作从业者陈志勇看来,在线教育依旧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不会被简单进行一刀切处理,“打击是应该的,在线教育行业近两年发展太快,特别在资本推波助澜下,发展速度堪称野蛮。但相应的,法律存在滞后性,所以在线教育行业需要得到监管。”

陈志勇强调,在线教育本身不存在问题,大肆逐利的机构才是问题关键所在。“在线教育其实早就存在,如果不是去年疫情影响,还未必引来各类机构加速布局,让在线教育行业竞争这么白热化。”

陈志勇认为,从商业角度来说,在线教育并非是一门好生意,“在线教育的用户黏性差,伴随而来的是获客成本高和续班率低,外加上各大机构处于跑马圈地野蛮竞争阶段,行业若不加以管控,那就真的是迎来‘灭顶之灾’了。”

从事投资行业的王勤认为,去年在线教育因为疫情而爆发增长的时候,他就知道,“又一个泡沫出现了”。

王勤深信价值投资,在他看来,在线教育这种几年内核心技术都没有取得明显进步的行业,是不具备将这种“爆发”持续下去的能力的。“在线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但现在一群互联网出身的人来创业,用互联网那套快速复制快速爆发的逻辑来做教育,显然是不靠谱的,在线教育最终要落的支点还是核心技术、师资力量和用户黏性,而不是谁背后的资本更多。”

就连在线教育机构现任员工洛洛也表示,希望监管部门针对在线教育行业的三申五令,并非隔靴搔痒,而是靶向治疗。“我入职培训专门有一项内容是‘报班/续班培训’,老员工或领导会手把手教新员工如何根据话术集内容,对家长进行劝说。此外,我们每天还有专门考核,打了多少电话、发了多少信息都要一一记录。而且为了拉高报班率,还要有意无意为家长输出焦虑信息。”

洛洛告诉燃财经,其实她也很不喜欢机构这些要求和做法,觉得教育行业应该得回归教育的初心,而非逐利,“几乎所有机构都在比拼学生规模,给员工定的目标都是‘获客’为主,但却很少有机构会说自己要为教育事业做出什么贡献。监管之下,我们员工的宣传话术和手段有了调整,所以还是希望监管继续‘动真格’。”

政策仍然在不断出台,在线教育的萎缩远未到终点,有业界人士预测,行业规模可能会萎缩到百亿级。暑假,原本是在线教育行业获客的高峰期,几乎每一家在线教育企业都把重头戏押注在每年的寒暑假。不过,今年的暑假刚拉开序幕,而在线教育却迎来冰封,也许,这个暑假过后,这场在线教育的大洗牌就会有结果了。


本文作者:燃财经工作室

好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知顿slogan
下一篇文章
推荐阅读

疯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