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毓明性侵案结果反转:我们都低估了人性的恶

原创 2020-9-24 话题分类:女性
摘要: 前段时间引发网络热议的鲍毓明案终于有了最高检通告结果。

前段时间引发网络热议的鲍毓明案终于有了最高检通告结果。


你没有看错,针对这件事的结论是:鲍某某没有构成性侵。


这场近半年前引发轩然大波的案件突然砸出一个结果,一时间许多人都感到失望、愕然、无话可说......当初骂得有多狠,现在就有多心寒。

“不敢再发声了。”;“我直接看傻了......”;“鲍毓明也挺幸运的。”;

而最多的反应则是“两个人都不是好东西”,“恋童癖遇到仙人跳”。

我们来梳理几个点:


魑魅魍魉,傻白甜遇上仙人跳?停止想象!

1,公安部门不存在很多人想象中的不作为现象,我们在李星星描述的语境里,被误导为“警察不作为”。

2,在没有和鲍毓明共同居住期间,李星星在南京正常上学、生活。没有人身控制,没有精神控制,没有通讯限制。

3,魑魅魍魉,收养是一场你情我愿的交易从 2014 年 4 月开始,鲍某带着极强的目的性发布多次“收养”信息,2015 年 10 月 10 日,鲍某某到南京与李星星及其母亲见面,两人以“收养”的名义开始交往并发展为两性关系。是日久生情?不是的呀!两人一开始就带有明确的目的性!!随后鲍某收养后用非对等的权力关系与养女发生性关系。

4,鲍某不可忽视的事实,按照李星星改后的身份证和户籍年龄,此时她刚 满 14 岁。以上都是鲍某知道李星星只有 14 岁的情况下发生的,与其发展的恋爱关系和性关系。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是“恋童征集”与“投其所好”?在最开始的爆料中鲍某某还表示本意是收养更小的孩子,收养幼女是事实,钻法 律的空子也是事实。


性侵案的特殊与性教育的缺失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源于是作者真实经历。一个美丽的 13 岁女孩,她成绩优秀,喜欢自己的补习老师,这种喜欢并不是爱情,就是一个青涩少女对男老师的崇拜。

一次补习老师性侵了房思琪。当时房思琪并不完全清楚发生了什么,她本能的感到羞耻,也觉得恐惧,老师不断告诉她,那是“爱她”的一种方式。房思琪只能接受这种说法,她对自己说: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你爱的人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和老师关系结束后,“房思琪”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治疗多年都不好,最终在 26 岁自杀。

女性遭遇性侵后的心理变化,非常非常复杂。长期遭遇性侵的女性,可能会爱上施暴者,似乎她们必须为自己的遭遇找到一个理由,否则很难带着这样的创伤继续活着。

不可否认,李星星的行为确实存在矛盾点:

对于一个多次侵犯她的人,想要将其绳之以法却还会对他好;后来在没有被限制行为自由时却不出逃;鲍毓明长时间不去看望她时,还与鲍毓明吵架威胁。

这也成为了许多人争议的焦点。但其实,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背后,是来自于一种心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指被害者对于罪犯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当罪犯操控着人质的生活、胁迫着人质的生死时,人质会对罪犯产生一种心理的依赖感。罪犯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罪犯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罪犯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从而维护罪犯。

这种心理尤其在年幼受害者中,容易出现。

影片《壁花少年》中,男主幼时遭到十分亲近的姑姑的性骚扰,事后姑姑解释是因为爱他,并且与他约定这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小秘密,还给男主带礼物。这使男主一面觉得难以忍受,一面又觉得姑姑更偏爱自己,于是更亲近姑姑。后来姑姑出车祸死亡,男主感到悲痛的同时,又感受到了庆幸开心,这种开心的“坏念头”加深了男主对姑姑的愧疚之情。长大后,男主与女主进行性行为时,才发觉当年姑姑的真面目,最后心理崩溃接受治疗。

这些案例都可以看出,年幼的孩子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遭到迫害往往不知所措,进而给了罪犯加害的机会。而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逐渐认清罪犯的真实面貌和恶行,却因罪犯长久以来所灌输的歪曲观念,以及自身斯德哥尔摩征产生的依赖情感,使被害者内心矛盾冲突,产生反复行为。

如此看来,李星星反反复复的行为也不难解释了。

她不幸地成为了养父的斯德哥尔摩情人。


恋童癖产业链的冰山一角

值得注意的一个点,李星星的父母和鲍某在某 QQ 群认识,一个求送养,一个求收养。

一个想未成年少女的男人为什么如此轻易可以找到未成年少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所谓“送养”女儿的家庭?

这样的非法收养渠道真实的存在,针对恋童癖的灰色市场露出了冰山一角。李星星事件真相大白,但是谁能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个李星星呢?毕竟这个世界上的恶难以想象。

在鲍毓明事件中,实际上是一个在各方面明显强势的男性从精神、心智、行为上长期控制了一名未成年少女。对于这种情况,在事情发生的最初,各种界限就已经被混淆,她的警惕、拒绝、沟通,都是没用的,彻底陷入了无助深渊。想到这些,不得不让人愤怒、难过和惋惜。

从韩国 N 号房事件到美国富豪爱泼斯坦的未成年少女性交易事件,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一部分男性掌握特权或者自认为掌握了特权,热衷于向女性,尤其未成年女性下手,以证明自己的特权。

保护女性,尤其幼女的路,道阻且艰。往往这些女性(包括幼女)发声的渠道和能力远远弱于特权者。李星星的事件是一个悲剧,但是一个悲剧的发生不仅止猎奇看热闹,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阻止下一个悲剧发生。


反转反转再反转!下一个会是谁?!

汹涌的民意和正义一样,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因被戏耍而恼羞成怒、群情激奋的网友对李星星展开新一轮鞭挞,直指其怀揣险恶用心浪费社会资源,透支未来网络求助者信誉,消耗群众善心。

但善心从来不是可再生能源。

这场闹剧里,最受伤的是大众的善意。

春秋两不沾编造性骚扰谣言,在镜头前哭得梨花带雨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德阳安医生被诬陷的灵魂还未得到平息,广州刘老师就因一件“血衣”被安上“罚哮喘儿童跑操十圈致其大口吐血”的滔天罪名;苟晶那句“就算我夸大其词,你们又失去了什么”犹在耳边,下一场只看情绪不看证据的网络狂欢又在蓄势待发。

梁颖依旧能用一篇漏洞百出的控诉书,在微博上判处罗冠军“死刑”。

为了发泄自己的私欲,编造强奸、PUA、流产等等情节,每个点都精准踩在大众的怒点上。网友如她所愿,用世界上最恶毒的语言表达对人渣的愤怒。

结果呢?

罗冠军没有强奸她,这只是情侣间的一场“分手闹剧”。


民众的善心无数次被利用,再无数次重蹈覆辙,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从未吸取任何教训。

还有那些真实被性侵过而终于有勇气站出来的那些姐姐们。她们的发声更难能可贵,因为每一个“姐姐来了”背后都是真实的伤疤。她们揭开自己的伤疤只为了这个世界上少一个“李星星”。

你看,我自己满身灰暗,但我想给你一道光呐。

结果“李星星”不过是一场闹剧,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何其心寒。

他们被肆意滥用也被随意丢弃的善意,又该谁来补偿呢?


幸运的人一辈子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


李星星其父母隐瞒真实年龄,篡改年龄是她父亲带他去的,主动要求将抚养关系转化成两性关系是其母亲提出,这是什么样的父母,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将自己的女儿交给一个四十多岁的单身男人?

不负责任的父母,带给孩子的是终身风雨飘摇的不安全感。李玫瑾教授说:很多父母觉得我的职责是这个家要富裕起来,我要挣钱,要让这家变得有钱,可是对于孩子来讲,他不在乎有没有钱,他只希望爸爸妈妈不要离开。

女孩,比男孩更难养,需要花更多的心思。

曾经有过这样一首歌叫《我告诉你女骇子这一生都要害怕些什么》,它 在某站上被搜索屏蔽, 在某音乐平台留不下痕迹。像韩国抵制《82 年生的 金智英》那般,这个曲目的发行有多么艰难,就让人们对社会看的有多透彻。偏见让女孩们一生在恐惧中长大,然而这个歌曲只不过是说了半生。

一切都被看做理所当然,但这是错的。

还记得网友写给花夕女儿的那一段话吗?

“我只来人间一趟,只想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过好每一天,早出有朋友作伴,晚归有家人等候。天堂再好我不感兴趣,我只想自由无惧的走在这个世界上,不管白天黑夜。”

希望每一位女骇子都能被温柔相待。

本文为“知顿平台”(https://www.zdone.com)投稿文章,作者:傲妞儿,责编:青青,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文章原始来源。如有疑问,请您联系我们。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知顿slogan
2020-09-24 22:51:30
鲍毓明性侵案结果反转:我们都低估了人性的恶
女性 原创

前段时间引发网络热议的鲍毓明案终于有了最高检通告结果。


你没有看错,针对这件事的结论是:鲍某某没有构成性侵。


这场近半年前引发轩然大波的案件突然砸出一个结果,一时间许多人都感到失望、愕然、无话可说......当初骂得有多狠,现在就有多心寒。

“不敢再发声了。”;“我直接看傻了......”;“鲍毓明也挺幸运的。”;

而最多的反应则是“两个人都不是好东西”,“恋童癖遇到仙人跳”。

我们来梳理几个点:


魑魅魍魉,傻白甜遇上仙人跳?停止想象!

1,公安部门不存在很多人想象中的不作为现象,我们在李星星描述的语境里,被误导为“警察不作为”。

2,在没有和鲍毓明共同居住期间,李星星在南京正常上学、生活。没有人身控制,没有精神控制,没有通讯限制。

3,魑魅魍魉,收养是一场你情我愿的交易从 2014 年 4 月开始,鲍某带着极强的目的性发布多次“收养”信息,2015 年 10 月 10 日,鲍某某到南京与李星星及其母亲见面,两人以“收养”的名义开始交往并发展为两性关系。是日久生情?不是的呀!两人一开始就带有明确的目的性!!随后鲍某收养后用非对等的权力关系与养女发生性关系。

4,鲍某不可忽视的事实,按照李星星改后的身份证和户籍年龄,此时她刚 满 14 岁。以上都是鲍某知道李星星只有 14 岁的情况下发生的,与其发展的恋爱关系和性关系。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是“恋童征集”与“投其所好”?在最开始的爆料中鲍某某还表示本意是收养更小的孩子,收养幼女是事实,钻法 律的空子也是事实。


性侵案的特殊与性教育的缺失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源于是作者真实经历。一个美丽的 13 岁女孩,她成绩优秀,喜欢自己的补习老师,这种喜欢并不是爱情,就是一个青涩少女对男老师的崇拜。

一次补习老师性侵了房思琪。当时房思琪并不完全清楚发生了什么,她本能的感到羞耻,也觉得恐惧,老师不断告诉她,那是“爱她”的一种方式。房思琪只能接受这种说法,她对自己说: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你爱的人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和老师关系结束后,“房思琪”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治疗多年都不好,最终在 26 岁自杀。

女性遭遇性侵后的心理变化,非常非常复杂。长期遭遇性侵的女性,可能会爱上施暴者,似乎她们必须为自己的遭遇找到一个理由,否则很难带着这样的创伤继续活着。

不可否认,李星星的行为确实存在矛盾点:

对于一个多次侵犯她的人,想要将其绳之以法却还会对他好;后来在没有被限制行为自由时却不出逃;鲍毓明长时间不去看望她时,还与鲍毓明吵架威胁。

这也成为了许多人争议的焦点。但其实,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背后,是来自于一种心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指被害者对于罪犯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当罪犯操控着人质的生活、胁迫着人质的生死时,人质会对罪犯产生一种心理的依赖感。罪犯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罪犯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罪犯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从而维护罪犯。

这种心理尤其在年幼受害者中,容易出现。

影片《壁花少年》中,男主幼时遭到十分亲近的姑姑的性骚扰,事后姑姑解释是因为爱他,并且与他约定这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小秘密,还给男主带礼物。这使男主一面觉得难以忍受,一面又觉得姑姑更偏爱自己,于是更亲近姑姑。后来姑姑出车祸死亡,男主感到悲痛的同时,又感受到了庆幸开心,这种开心的“坏念头”加深了男主对姑姑的愧疚之情。长大后,男主与女主进行性行为时,才发觉当年姑姑的真面目,最后心理崩溃接受治疗。

这些案例都可以看出,年幼的孩子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遭到迫害往往不知所措,进而给了罪犯加害的机会。而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逐渐认清罪犯的真实面貌和恶行,却因罪犯长久以来所灌输的歪曲观念,以及自身斯德哥尔摩征产生的依赖情感,使被害者内心矛盾冲突,产生反复行为。

如此看来,李星星反反复复的行为也不难解释了。

她不幸地成为了养父的斯德哥尔摩情人。


恋童癖产业链的冰山一角

值得注意的一个点,李星星的父母和鲍某在某 QQ 群认识,一个求送养,一个求收养。

一个想未成年少女的男人为什么如此轻易可以找到未成年少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所谓“送养”女儿的家庭?

这样的非法收养渠道真实的存在,针对恋童癖的灰色市场露出了冰山一角。李星星事件真相大白,但是谁能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个李星星呢?毕竟这个世界上的恶难以想象。

在鲍毓明事件中,实际上是一个在各方面明显强势的男性从精神、心智、行为上长期控制了一名未成年少女。对于这种情况,在事情发生的最初,各种界限就已经被混淆,她的警惕、拒绝、沟通,都是没用的,彻底陷入了无助深渊。想到这些,不得不让人愤怒、难过和惋惜。

从韩国 N 号房事件到美国富豪爱泼斯坦的未成年少女性交易事件,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一部分男性掌握特权或者自认为掌握了特权,热衷于向女性,尤其未成年女性下手,以证明自己的特权。

保护女性,尤其幼女的路,道阻且艰。往往这些女性(包括幼女)发声的渠道和能力远远弱于特权者。李星星的事件是一个悲剧,但是一个悲剧的发生不仅止猎奇看热闹,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阻止下一个悲剧发生。


反转反转再反转!下一个会是谁?!

汹涌的民意和正义一样,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因被戏耍而恼羞成怒、群情激奋的网友对李星星展开新一轮鞭挞,直指其怀揣险恶用心浪费社会资源,透支未来网络求助者信誉,消耗群众善心。

但善心从来不是可再生能源。

这场闹剧里,最受伤的是大众的善意。

春秋两不沾编造性骚扰谣言,在镜头前哭得梨花带雨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德阳安医生被诬陷的灵魂还未得到平息,广州刘老师就因一件“血衣”被安上“罚哮喘儿童跑操十圈致其大口吐血”的滔天罪名;苟晶那句“就算我夸大其词,你们又失去了什么”犹在耳边,下一场只看情绪不看证据的网络狂欢又在蓄势待发。

梁颖依旧能用一篇漏洞百出的控诉书,在微博上判处罗冠军“死刑”。

为了发泄自己的私欲,编造强奸、PUA、流产等等情节,每个点都精准踩在大众的怒点上。网友如她所愿,用世界上最恶毒的语言表达对人渣的愤怒。

结果呢?

罗冠军没有强奸她,这只是情侣间的一场“分手闹剧”。


民众的善心无数次被利用,再无数次重蹈覆辙,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从未吸取任何教训。

还有那些真实被性侵过而终于有勇气站出来的那些姐姐们。她们的发声更难能可贵,因为每一个“姐姐来了”背后都是真实的伤疤。她们揭开自己的伤疤只为了这个世界上少一个“李星星”。

你看,我自己满身灰暗,但我想给你一道光呐。

结果“李星星”不过是一场闹剧,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何其心寒。

他们被肆意滥用也被随意丢弃的善意,又该谁来补偿呢?


幸运的人一辈子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


李星星其父母隐瞒真实年龄,篡改年龄是她父亲带他去的,主动要求将抚养关系转化成两性关系是其母亲提出,这是什么样的父母,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将自己的女儿交给一个四十多岁的单身男人?

不负责任的父母,带给孩子的是终身风雨飘摇的不安全感。李玫瑾教授说:很多父母觉得我的职责是这个家要富裕起来,我要挣钱,要让这家变得有钱,可是对于孩子来讲,他不在乎有没有钱,他只希望爸爸妈妈不要离开。

女孩,比男孩更难养,需要花更多的心思。

曾经有过这样一首歌叫《我告诉你女骇子这一生都要害怕些什么》,它 在某站上被搜索屏蔽, 在某音乐平台留不下痕迹。像韩国抵制《82 年生的 金智英》那般,这个曲目的发行有多么艰难,就让人们对社会看的有多透彻。偏见让女孩们一生在恐惧中长大,然而这个歌曲只不过是说了半生。

一切都被看做理所当然,但这是错的。

还记得网友写给花夕女儿的那一段话吗?

“我只来人间一趟,只想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过好每一天,早出有朋友作伴,晚归有家人等候。天堂再好我不感兴趣,我只想自由无惧的走在这个世界上,不管白天黑夜。”

希望每一位女骇子都能被温柔相待。

本文作者:傲妞儿

好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知顿slogan
下一篇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