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同志,请把这个摊儿,留给更需要的人

原创 2020-6-7 话题分类:消费
摘要: 疫情过后,百废待兴,总理一声令下,地摊火了。

疫情过后,百废待兴,总理一声令下,地摊火了。

火在网络上,火在段子里,甚至在资本市场上,都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十几只地摊概念股,纷纷奔着涨停而去,令人惊奇。


传说中的“五菱神车”操作更是风骚,先是靠着一张“五菱汽车更适合摆摊”的照片收割了一波关注,接着港股领涨,一度涨超120%。专家们似乎也嗅到某些不一样的况味,自然当仁不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以闪电般的速度组织了一场题为“烟火重聚:中国个体经营户新冠疫情下的复苏”的研讨会。还有专家研究出“万亿地摊经济”的概念,不少股民以此为指引,按图索骥去寻找传说中的概念股。

仿佛一夜间,地摊经济成了引领中国经济复苏的新引擎。

不得不佩服时刻准备入场割韭菜的游资力量,愣是把上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产业工人下岗问题而诞生的经济形态,炒成了资本运作题材。

然而,有些讽刺的是,对于那些真正需要摆地摊来生活的人来说,这些耀眼的金山银海,与他们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

1、为什么要摆地摊

地摊,让整个国家为之蠢蠢欲动,各个城市纷纷划出地盘让老百姓支摊。网传有的城市已给城管下了死命令,每人必须组织三个摊位,“城管喊你回来摆摊”的戏码到处上演。地摊,一下子跟政绩挂上了钩,猛然“高大上”了起来,有了“当初的你对我爱搭不理,如今让你高攀不起”的傲娇。

其实,早在2016年的时候,李克强总理就说:“有的城市规划、管理观念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环境整洁,牺牲了许多小商铺。这样的城市其实是一座毫无活力的‘死城’。”可是为什么直到2020年的疫情之后,这地摊才被各个城市重视起来?


事实可能并不美好,也没有网友们调侃起来的那么欢乐,那些所谓风口也都是扯淡。为什么鼓励摆摊?因为经济压力太大了,鼓励摆摊是为了保障群众生活短期行为。一季度全国主要经济指标下降了近7%,各行各业开工不足,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几天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到,“我国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只有1000元”。而在当下,一个地摊,可能是他们赖以生存甚至养家糊口的唯一收入。

2、成功的故事,永远是故事

在“地摊经济”提出后,各种摆摊攻略、指南层出不穷。官方媒体也一再引导,摆摊不丢人,还可能是发家致富的“捷径”。还有人接受采访现身说法,有一天赚3万的;有摆摊一年收入上千万的;有一个90后女孩摆地摊赚了钱,给自己买奥迪当礼物的。

这都是真的吗?

其实是真的,也是假的。

成功的永远是少数,就像有人扒出来,当年马云、刘强东都摆过地摊,但这跟他们的成功没有必然联系。

但这很有意义。摆摊一天赚3万的,就跟炒股一天赚300万的一样,是故事,是市场的稳定剂。摆摊摆赔了的,想想那还有一天赚3万的呢?于是不再生气,开始思考,是不是选品有问题?口味是不是还需要改善?招牌要不要再美化一下?

大家一思考,戾气就减少,然后继续心平气和地琢磨怎么继续玩这个游戏,而不会一气之下掀桌子。

因此,虽然地摊会对正常缴纳租金的商户造成冲击,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不公平,但必须大力推进,这对稳定社会情绪很重要。毕竟,让社会稳定、让普通老百姓能赚到钱,让市 民从家里走出来,到街上去消费,才能形成新的需求,让经济循环起来。

3、发展归发展,管还得管

中国的事情,往往容易矫枉过正,当初为了整顿市容环境而“消灭”地摊就是如此,如今鼓励摆地摊,要警惕又是来了一个“大撒把”。

一个烧烤摊,能够熏黑半栋楼。一个乱糟糟的马路夜市,会让周边的房价掉下一截。比如卫生问题,怎么能让路边摊避免脏乱差,甚至成为疾病的传染源?还有环境问题,对周边扰民问题该如何解决?可能还会带来其他的卫生、治安、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这都是对城市管理的考验。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地摊经济的开放心态是值得肯定与支持的。

这不只是能带来多少人就业,能赚多少钱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城市管理思路上的转变。对城市管理者来说,从一禁了之到提供服务,不仅缓解了城管与市民的关系,一些地方的城管还推出了人性化服务。而对于摆摊者来说,心态的转变也很重要。当前地摊经济刷屏,无形中创造了一种不以摆地摊为耻、反以为荣的氛围,这对那些真正需要以摆地摊为生的人来说是友好的。

4、如非必需,少趁热闹

那么,大家是不是都应该时刻准备着,去摆地摊了?

其实,这一波地摊经济热,发端于互联网,爆发于朋友圈,跟真正需要去摆地摊的人关系不大。“IT业摆地摊指南”、“媒体人摆地摊指南”,诸如此类的跟风之帖席卷朋友圈,好像谁不发点跟摆摊有关的东西,都跟社会脱节了。

大家怀着戏谑的心情,喊着要去摆摊。而那些真正靠摆摊过活的人,谁有工夫去发朋友圈?那些关于让摆地摊了城市终于有了“烟火气”的点赞背后,不只是人间烟火,更有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艰辛求存。

如今朋友圈里地摊经济的火热,让人越来越感觉有蹭热点搞营销、攒题材割韭菜的味道,如果是这种流行,还是降降温的好。每个城市辟出的,充许摆摊的地方有限,摊位也有限,一窝蜂地拥进去一堆人摆摊,就为了发个朋友圈,会挤压资源,那些急需那一晚上摆摊收入养家糊口的人可能会因此失去摊位。而且,去闹着玩的人多了,等到“地摊经济”的热度降下去了,那片地摊市场可能也要散了。

可以看得出来,从宏观上来看,支持地摊经济,保证困难家庭的收入是必要的。但其火热的原因,却与发展地摊经济的初衷无关,只是营销机构与网友共同合作的一场热闹。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如非必需,少趁热闹,更没有必要去琢磨要不要辞职、贷款去赶这一波浪潮。

本文为“知顿平台”(https://www.zdone.com)投稿文章,作者:知顿君,责编:青青,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文章原始来源。如有疑问,请您联系我们。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知顿slogan
2020-06-07 20:54:59
城管同志,请把这个摊儿,留给更需要的人
消费 原创

疫情过后,百废待兴,总理一声令下,地摊火了。

火在网络上,火在段子里,甚至在资本市场上,都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十几只地摊概念股,纷纷奔着涨停而去,令人惊奇。


传说中的“五菱神车”操作更是风骚,先是靠着一张“五菱汽车更适合摆摊”的照片收割了一波关注,接着港股领涨,一度涨超120%。专家们似乎也嗅到某些不一样的况味,自然当仁不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以闪电般的速度组织了一场题为“烟火重聚:中国个体经营户新冠疫情下的复苏”的研讨会。还有专家研究出“万亿地摊经济”的概念,不少股民以此为指引,按图索骥去寻找传说中的概念股。

仿佛一夜间,地摊经济成了引领中国经济复苏的新引擎。

不得不佩服时刻准备入场割韭菜的游资力量,愣是把上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产业工人下岗问题而诞生的经济形态,炒成了资本运作题材。

然而,有些讽刺的是,对于那些真正需要摆地摊来生活的人来说,这些耀眼的金山银海,与他们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

1、为什么要摆地摊

地摊,让整个国家为之蠢蠢欲动,各个城市纷纷划出地盘让老百姓支摊。网传有的城市已给城管下了死命令,每人必须组织三个摊位,“城管喊你回来摆摊”的戏码到处上演。地摊,一下子跟政绩挂上了钩,猛然“高大上”了起来,有了“当初的你对我爱搭不理,如今让你高攀不起”的傲娇。

其实,早在2016年的时候,李克强总理就说:“有的城市规划、管理观念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环境整洁,牺牲了许多小商铺。这样的城市其实是一座毫无活力的‘死城’。”可是为什么直到2020年的疫情之后,这地摊才被各个城市重视起来?


事实可能并不美好,也没有网友们调侃起来的那么欢乐,那些所谓风口也都是扯淡。为什么鼓励摆摊?因为经济压力太大了,鼓励摆摊是为了保障群众生活短期行为。一季度全国主要经济指标下降了近7%,各行各业开工不足,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几天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到,“我国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只有1000元”。而在当下,一个地摊,可能是他们赖以生存甚至养家糊口的唯一收入。

2、成功的故事,永远是故事

在“地摊经济”提出后,各种摆摊攻略、指南层出不穷。官方媒体也一再引导,摆摊不丢人,还可能是发家致富的“捷径”。还有人接受采访现身说法,有一天赚3万的;有摆摊一年收入上千万的;有一个90后女孩摆地摊赚了钱,给自己买奥迪当礼物的。

这都是真的吗?

其实是真的,也是假的。

成功的永远是少数,就像有人扒出来,当年马云、刘强东都摆过地摊,但这跟他们的成功没有必然联系。

但这很有意义。摆摊一天赚3万的,就跟炒股一天赚300万的一样,是故事,是市场的稳定剂。摆摊摆赔了的,想想那还有一天赚3万的呢?于是不再生气,开始思考,是不是选品有问题?口味是不是还需要改善?招牌要不要再美化一下?

大家一思考,戾气就减少,然后继续心平气和地琢磨怎么继续玩这个游戏,而不会一气之下掀桌子。

因此,虽然地摊会对正常缴纳租金的商户造成冲击,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不公平,但必须大力推进,这对稳定社会情绪很重要。毕竟,让社会稳定、让普通老百姓能赚到钱,让市 民从家里走出来,到街上去消费,才能形成新的需求,让经济循环起来。

3、发展归发展,管还得管

中国的事情,往往容易矫枉过正,当初为了整顿市容环境而“消灭”地摊就是如此,如今鼓励摆地摊,要警惕又是来了一个“大撒把”。

一个烧烤摊,能够熏黑半栋楼。一个乱糟糟的马路夜市,会让周边的房价掉下一截。比如卫生问题,怎么能让路边摊避免脏乱差,甚至成为疾病的传染源?还有环境问题,对周边扰民问题该如何解决?可能还会带来其他的卫生、治安、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这都是对城市管理的考验。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地摊经济的开放心态是值得肯定与支持的。

这不只是能带来多少人就业,能赚多少钱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城市管理思路上的转变。对城市管理者来说,从一禁了之到提供服务,不仅缓解了城管与市民的关系,一些地方的城管还推出了人性化服务。而对于摆摊者来说,心态的转变也很重要。当前地摊经济刷屏,无形中创造了一种不以摆地摊为耻、反以为荣的氛围,这对那些真正需要以摆地摊为生的人来说是友好的。

4、如非必需,少趁热闹

那么,大家是不是都应该时刻准备着,去摆地摊了?

其实,这一波地摊经济热,发端于互联网,爆发于朋友圈,跟真正需要去摆地摊的人关系不大。“IT业摆地摊指南”、“媒体人摆地摊指南”,诸如此类的跟风之帖席卷朋友圈,好像谁不发点跟摆摊有关的东西,都跟社会脱节了。

大家怀着戏谑的心情,喊着要去摆摊。而那些真正靠摆摊过活的人,谁有工夫去发朋友圈?那些关于让摆地摊了城市终于有了“烟火气”的点赞背后,不只是人间烟火,更有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艰辛求存。

如今朋友圈里地摊经济的火热,让人越来越感觉有蹭热点搞营销、攒题材割韭菜的味道,如果是这种流行,还是降降温的好。每个城市辟出的,充许摆摊的地方有限,摊位也有限,一窝蜂地拥进去一堆人摆摊,就为了发个朋友圈,会挤压资源,那些急需那一晚上摆摊收入养家糊口的人可能会因此失去摊位。而且,去闹着玩的人多了,等到“地摊经济”的热度降下去了,那片地摊市场可能也要散了。

可以看得出来,从宏观上来看,支持地摊经济,保证困难家庭的收入是必要的。但其火热的原因,却与发展地摊经济的初衷无关,只是营销机构与网友共同合作的一场热闹。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如非必需,少趁热闹,更没有必要去琢磨要不要辞职、贷款去赶这一波浪潮。

本文作者:知顿君

好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知顿slogan
下一篇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