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小企如何自救?调研1435家中小企业后的建议

本文转载自:中欧商业评论 2020-2-6 话题分类:综合
摘要: 此次疫情,波及面大、持续时间可能比较长,对行业、产业和产业生态影响甚大,只救助单个企业可能难以奏效。中小企业救助或振兴基金,可以细分行业设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包括国企和知名民企,从产业链或商业生态角度,设计产业或产业生态层次的金融解决方案,带动产业或细分产业或细分行业更多的企业恢复经营。

1. 行业分布

前四位的行业分别是:高科技企业占19.23%,零售服务业占17.21%,餐饮住宿娱乐及文化旅游占16.93%,加工业占14.70%;物流运输批发贸易占比7.11%、建筑业占7.04%。

选项

占比(%)

加工制造业

14.70

物流运输批发贸易

7.11

零售与服务业(教育、孵化平台)

17.21

餐饮住宿娱乐文化旅游

16.93

农林牧副渔业

0.98

高科技(含软件、互联网)

19.23

电商

1.60

建筑业

7.04

其他

15.19

2. 员工人数

64.67%的企业员工人数不超过50人,50-100人的企业占14.01%,100-500人的企业占13.94%。员工人数在500人以内的企业合计占92.62%。

选项

占比(%)

50人以下

64.67

51-100人

14.01

101-500人

13.94

501-999人

3.55

1000人以上

3.83

3. 2019年营业收入

75.62%的企业2019年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9.34%的企业营业收入在5000-9999万元。营收1亿元以下的企业合计占比84.94%,营业收入不超过6亿元的企业占98.39%。

选项

占比(%)

5000万元以下

75.62

5000-9999万元

9.34

1亿元-5.9亿元

13.45

6-10亿元

0.49

10亿元以上

1.11

4. 账上现金余额能维持企业生存的时间

35.96%的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31.92%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03%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能维持6个月及以上的企业只有9.27%。

选项

占比(%)

1个月以内

35.96

2个月

31.92

3个月

17.03

4个月

2.02

5个月

3.98

6个月及以上

9.20

5. 预计本次疫情对公司营收的影响程度

31.08%的企业估计疫情导致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27.80%的企业预计营业收入下降20-50%。合计58.88%的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20%以上。

选项

占比(%)

10%以下

3.76

10-20%

15.82

20-50%

27.80

50%以上

31.08

无法判断

21.53

6. 疫情期间贵公司面临的主要支出压力?

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占59.79%,租金16.59%,两项合计76.38%。说明多数中小企业员工薪资和五险一金是成本支出的大头,其次是租金。偿还贷款占13.45%,三项合计占89.83%。

 选项

占比(%)

员工工资及五险一金

59.79

               租金

16.59

偿还贷款

13.45

支付应付账款

7.04

其他费用支出

3.14

7. 如何应对现金流短缺?

为渡过难关,22.79%的企业计划减员降薪, 15.75%的企业选择停产歇业,这两项影响就业的选择合计占38.54%。还有10.24%的企业选择民间借贷,21.25%的企业准备贷款,13.31%的企业选择股东增资。当然,企业可能会同时采取多种途径渡过难关。

选项

占比(%)

现有股东提供资金

13.31

引入新股东

4.74

贷款

21.25

民间借贷

10.24

延迟支付货款

6.76

减员降薪

22.79

员工集资

0.42

停产歇业

15.75

其他

4.74

8. 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诉求

50.45%的企业希望政府在社保、租金、员工薪资等成本支出方面给予补贴或减免,20.28%的企业希望减免税费,希望提供流动性支持的企业占比13.17%,还有10.24%的企业希望适度延期偿还贷款或豁免部分债务。

选项

占比(%)

降低/减免税费

20.28

减免利息

3.69

成本补贴(租金、薪资、社保、利息等支出)

50.45

适度延长贷款偿还期限或豁免部分债务

10.24

提供流动性支持

13.17

其他

4.60

面临的基本问题与解决思路

1. 遭受的损失能否获得补偿?补偿多少?如何补偿?

不同的行业和企业,遭受损失的内容和程度不同。有些是原材料损失或者半成品损失,有些是产成品损失,销售不出去;有些是应收账款难以收回;还有的是确定的订单不能交货,可能遭遇赔偿;已有的货物遭遇拒收,或订单遭遇退款,经营陷入困境;有的行业和企业甚至经营休克、中断。

此次疫情爆发和传染属于天灾人祸,除了少数有保险赔付外,其他的重大损失是否也应该赔偿或补偿?找谁赔偿或补偿?如何补偿?补偿多少?这个问题需要专门研究。

2. 如何合理分担各种法定的应付款?

很多企业因为疫情,经营收入受到重创,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各种法定应付款仍然需要支付,其诉求者主要是政府、企业内部员工和外部商业经营者——实体经济企业和金融机构,包括国企和民企。

政府主要是税、行政事业费等,员工主要是薪资,产业链上下游供销商、经销商、用户主要是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退款,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诉求是本息,电力、水务企业涉及燃料动力水电费,经营场地提供者以及贸易、物流、仓储、配送等服务商涉及租金、仓储运输配送费。

减免中小企业法定支付压力,就是要在这些法定支付的诉求方之间分担。企业法定支付的分担方式有2类:

(1)企业自己承担,包括当期承担,延期支付。

包括员工薪资、租金、社会保险费、税款、货款、贷款本息。例如,餐饮可以将顾客定金转换为储值卡。

(2)转移承担主体,由政府、金融机构、服务提供商、用户等利益相关者分别承担一部分。可以细分为两种方式:

  • 无偿承担

由利益相关者承担相应类型和数额的应付款,但不给予补偿。包括:企业裁员、减少薪资支付,由员工承担;商业物业主减少商户租金;政府减少税费,要求银行降低利率,甚至减免企业部分债务;或者由政府补贴企业的租金、利息、员工薪资等成本支出。

  • 有偿承担

利益相关者承担企业的应付款现金流出,但要从企业经营恢复后的收入中补偿。例如,餐饮店把春节期间顾客预订的预收款,以更多优惠转为充值卡。如果利益相关者承担的成本支付数额比较大,可以采用有偿分担方式,例如,作为债务,获得一定的利息;甚至可以采用可转债或者直接折算为股份。

当然,企业还可以采取“无偿承担成本现金流出+有偿承担成本现金流出”组合的方式,减少自身损失。

3. 如何保持融资性现金流入的供应?

企业经营过程沉淀了资金,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疫情及经营恢复期,大多数企业因为遭遇损失、经营循环中止,都会缺钱,需要注入新资金。

首先是现有承诺的现金流入不中止。特别是现有贷款不抽贷、断贷和停贷;其次是如何注入新的资金?包括债务、股权以及多样化的混合型融资工具。

除了金融机构不抽贷、断贷、停贷,金融机构与危机行业及企业还可以通过协商妥协,创新金融工具。历史上,当经济和行业受到重大危机时,往往会出现相应的金融创新。例如,零息票、优先股、收入债券、高收益债券,条款更为灵活,匹配企业经营恢复的现金流期限结构,满足投资者的风险收益要求。

政策验证与补充建议

此次疫情突如其来,属于不可抗力,并非企业自身的经营问题,企业单独难以承担,需要政府号召、动员,媒体宣传,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员工等全社会力量一起行动,共同分担。

上述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政府部门近期应急出台的企业扶持政策的必要性和及时性,各地政府正在陆续出台相似政策。包括:

1. 减轻中小企业经营成本负担方面

根据企业法定支付项目构成及诉求方类型,需要在政府、政府控制的企业以及民企之间分配如何减免中小企业的法定支付。

(1)调整税费政策,减轻法定税费负担

由于中小企业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两项合计占成本支出大头,因此,政府有必要及时通过返还、减免、补贴或延期,以及允许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与员工协商薪酬等多种方式,直接减轻中小企业税费、租金、行政事业费、社保等支出。

各地的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和财政实力不同,需要进一步通过调研,根据企业在疫情时期遭受的损失状况和维持就业能力,提出具体解决办法。例如,如果财政状况比较好,在疫情结束后,延期支付半年的税费;对于餐饮、旅游、科技等行业的企业,如果企业不裁员,政府给予担保公司一定的补偿,鼓励担保公司给企业担保,银行提供一定额度的基准利率下浮的贷款。

如果政府减免补贴能力有限,可以允许企业在疫情期间及经营恢复期的房租、人员薪资等税前抵扣。

(2)国企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服务收费也可以相应降低和减免

例如,经营恢复期,可以减免水电费和物流企业及个体运输户的高速公路通行费;国企提供的场地,可以适当减免租金。

(3)鼓励有实力的非国企减免中小企业费用

例如,租金、物流配送费、广告费等。万达、大悦城(5.480,0.05,0.92%)等500多家商业物业主已经宣布主动减免商户租金。

(4)鼓励社会捐赠

2. 降低资金成本,保持信贷供应,减免债务。

(1)降低资金成本,保证信贷供应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向金融机构提出了若干要求。包括“维持信贷供应,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和“为受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提供差异化优惠的金融服务;对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运行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中长期贷款等方式,以及降低再担保费用。”商业银行陆续制定了相关信贷支持政策,例如,不还本续贷。关键是如何落实到位。

(2)适当减免债务

人民银行等几部委的通知没有提到贷款本金是否可以适度免除、列入坏账核销。如果疫情持续2-3个月,可能有一些企业出现债务违约。为了减少企业破产,特别是对能够恢复经营的企业,需要金融机构作出相应妥协。可以考虑给银行增加疫情专项债务坏账计提额度,适度减免中小企业债务。

(3)放宽上市条件

疫情可能导致一些拟上市公司业绩下降。中国证监会需要针对拟上市企业由于疫情导致报告期业绩下降、不满足上市前三年业绩达标的情况,相应放宽条件。

金融支持升级预案建议

根据此次疫情防控上海医疗专家组长张文宏教授1月30号的分析,疫情防控的最好情景是2-3个月内全国疫情得到控制,中间情景可能持续半年至一年。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受疫情影响,31.08%的企业预计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58.88%的企业下降20%以上。同时,能维持6个月及以上的企业只有9.27%。

如果疫情持续半年以上,90%的企业将难以为继,很可能歇业或者破产,依靠减免、返还和延迟缴纳税费,减少员工薪资、延期贷款偿还等政策可能还不够。一些中小企业会因持续半年恢复经营、没有收入而还不了到期债务;更达不到现有债务和股权融资条件,需要升级金融支持力度。

1. 创新金融工具

疫情持续半年以上,出现资金短缺的企业会更多。往往不符合现有贷款及股权融资要求。需要针对企业的经营恢复状况,创新金融工具,在还款条件上设计多种权力,增加灵活性。例如,半期限零息债务、收入债、高收益债等。

2. 设立国家中小企业救助或振兴基金

如果疫情影响持续半年至1年,前述政策很可能还不够。因为一旦大量的中小企业持续半年以上不能恢复经营,企业股东未必愿意增资,民间金融、正规的商业金融机构也会产生畏惧,出现资金全面紧张的局面。即使有融资能力的企业,也会面临借贷无门。

此时,需要进一步升级金融救助方案,政府金融站台、信用背书。可以考虑由财政出资,甚至发行特别国债,成立国家及地方中小企业救助或者振兴基金。

此次疫情,波及面大、持续时间可能比较长,对行业、产业和产业生态影响甚大,只救助单个企业可能难以奏效。中小企业救助或振兴基金,可以细分行业设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包括国企和知名民企,从产业链或商业生态角度,设计产业或产业生态层次的金融解决方案,带动产业或细分产业或细分行业更多的企业恢复经营。

此外,需要研究重大灾害及疫情保险产品。疫情防控见效后,可以考虑增加五一、端午节、国庆假、元旦等重要节日的假期天数,弥补因疫情失去的部分消费,拉动经济恢复和增长。

本文为“知顿平台”(https://www.zdone.com)投稿文章,作者:中欧商业评论,责编:青青,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文章原始来源。如有疑问,请您联系我们。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知顿slogan
2020-02-06 19:10:04
疫情下中小企如何自救?调研1435家中小企业后的建议
综合 本文转载自:中欧商业评论

1. 行业分布

前四位的行业分别是:高科技企业占19.23%,零售服务业占17.21%,餐饮住宿娱乐及文化旅游占16.93%,加工业占14.70%;物流运输批发贸易占比7.11%、建筑业占7.04%。

选项

占比(%)

加工制造业

14.70

物流运输批发贸易

7.11

零售与服务业(教育、孵化平台)

17.21

餐饮住宿娱乐文化旅游

16.93

农林牧副渔业

0.98

高科技(含软件、互联网)

19.23

电商

1.60

建筑业

7.04

其他

15.19

2. 员工人数

64.67%的企业员工人数不超过50人,50-100人的企业占14.01%,100-500人的企业占13.94%。员工人数在500人以内的企业合计占92.62%。

选项

占比(%)

50人以下

64.67

51-100人

14.01

101-500人

13.94

501-999人

3.55

1000人以上

3.83

3. 2019年营业收入

75.62%的企业2019年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9.34%的企业营业收入在5000-9999万元。营收1亿元以下的企业合计占比84.94%,营业收入不超过6亿元的企业占98.39%。

选项

占比(%)

5000万元以下

75.62

5000-9999万元

9.34

1亿元-5.9亿元

13.45

6-10亿元

0.49

10亿元以上

1.11

4. 账上现金余额能维持企业生存的时间

35.96%的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31.92%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03%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能维持6个月及以上的企业只有9.27%。

选项

占比(%)

1个月以内

35.96

2个月

31.92

3个月

17.03

4个月

2.02

5个月

3.98

6个月及以上

9.20

5. 预计本次疫情对公司营收的影响程度

31.08%的企业估计疫情导致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27.80%的企业预计营业收入下降20-50%。合计58.88%的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20%以上。

选项

占比(%)

10%以下

3.76

10-20%

15.82

20-50%

27.80

50%以上

31.08

无法判断

21.53

6. 疫情期间贵公司面临的主要支出压力?

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占59.79%,租金16.59%,两项合计76.38%。说明多数中小企业员工薪资和五险一金是成本支出的大头,其次是租金。偿还贷款占13.45%,三项合计占89.83%。

 选项

占比(%)

员工工资及五险一金

59.79

               租金

16.59

偿还贷款

13.45

支付应付账款

7.04

其他费用支出

3.14

7. 如何应对现金流短缺?

为渡过难关,22.79%的企业计划减员降薪, 15.75%的企业选择停产歇业,这两项影响就业的选择合计占38.54%。还有10.24%的企业选择民间借贷,21.25%的企业准备贷款,13.31%的企业选择股东增资。当然,企业可能会同时采取多种途径渡过难关。

选项

占比(%)

现有股东提供资金

13.31

引入新股东

4.74

贷款

21.25

民间借贷

10.24

延迟支付货款

6.76

减员降薪

22.79

员工集资

0.42

停产歇业

15.75

其他

4.74

8. 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诉求

50.45%的企业希望政府在社保、租金、员工薪资等成本支出方面给予补贴或减免,20.28%的企业希望减免税费,希望提供流动性支持的企业占比13.17%,还有10.24%的企业希望适度延期偿还贷款或豁免部分债务。

选项

占比(%)

降低/减免税费

20.28

减免利息

3.69

成本补贴(租金、薪资、社保、利息等支出)

50.45

适度延长贷款偿还期限或豁免部分债务

10.24

提供流动性支持

13.17

其他

4.60

面临的基本问题与解决思路

1. 遭受的损失能否获得补偿?补偿多少?如何补偿?

不同的行业和企业,遭受损失的内容和程度不同。有些是原材料损失或者半成品损失,有些是产成品损失,销售不出去;有些是应收账款难以收回;还有的是确定的订单不能交货,可能遭遇赔偿;已有的货物遭遇拒收,或订单遭遇退款,经营陷入困境;有的行业和企业甚至经营休克、中断。

此次疫情爆发和传染属于天灾人祸,除了少数有保险赔付外,其他的重大损失是否也应该赔偿或补偿?找谁赔偿或补偿?如何补偿?补偿多少?这个问题需要专门研究。

2. 如何合理分担各种法定的应付款?

很多企业因为疫情,经营收入受到重创,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各种法定应付款仍然需要支付,其诉求者主要是政府、企业内部员工和外部商业经营者——实体经济企业和金融机构,包括国企和民企。

政府主要是税、行政事业费等,员工主要是薪资,产业链上下游供销商、经销商、用户主要是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退款,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诉求是本息,电力、水务企业涉及燃料动力水电费,经营场地提供者以及贸易、物流、仓储、配送等服务商涉及租金、仓储运输配送费。

减免中小企业法定支付压力,就是要在这些法定支付的诉求方之间分担。企业法定支付的分担方式有2类:

(1)企业自己承担,包括当期承担,延期支付。

包括员工薪资、租金、社会保险费、税款、货款、贷款本息。例如,餐饮可以将顾客定金转换为储值卡。

(2)转移承担主体,由政府、金融机构、服务提供商、用户等利益相关者分别承担一部分。可以细分为两种方式:

  • 无偿承担

由利益相关者承担相应类型和数额的应付款,但不给予补偿。包括:企业裁员、减少薪资支付,由员工承担;商业物业主减少商户租金;政府减少税费,要求银行降低利率,甚至减免企业部分债务;或者由政府补贴企业的租金、利息、员工薪资等成本支出。

  • 有偿承担

利益相关者承担企业的应付款现金流出,但要从企业经营恢复后的收入中补偿。例如,餐饮店把春节期间顾客预订的预收款,以更多优惠转为充值卡。如果利益相关者承担的成本支付数额比较大,可以采用有偿分担方式,例如,作为债务,获得一定的利息;甚至可以采用可转债或者直接折算为股份。

当然,企业还可以采取“无偿承担成本现金流出+有偿承担成本现金流出”组合的方式,减少自身损失。

3. 如何保持融资性现金流入的供应?

企业经营过程沉淀了资金,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疫情及经营恢复期,大多数企业因为遭遇损失、经营循环中止,都会缺钱,需要注入新资金。

首先是现有承诺的现金流入不中止。特别是现有贷款不抽贷、断贷和停贷;其次是如何注入新的资金?包括债务、股权以及多样化的混合型融资工具。

除了金融机构不抽贷、断贷、停贷,金融机构与危机行业及企业还可以通过协商妥协,创新金融工具。历史上,当经济和行业受到重大危机时,往往会出现相应的金融创新。例如,零息票、优先股、收入债券、高收益债券,条款更为灵活,匹配企业经营恢复的现金流期限结构,满足投资者的风险收益要求。

政策验证与补充建议

此次疫情突如其来,属于不可抗力,并非企业自身的经营问题,企业单独难以承担,需要政府号召、动员,媒体宣传,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员工等全社会力量一起行动,共同分担。

上述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政府部门近期应急出台的企业扶持政策的必要性和及时性,各地政府正在陆续出台相似政策。包括:

1. 减轻中小企业经营成本负担方面

根据企业法定支付项目构成及诉求方类型,需要在政府、政府控制的企业以及民企之间分配如何减免中小企业的法定支付。

(1)调整税费政策,减轻法定税费负担

由于中小企业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两项合计占成本支出大头,因此,政府有必要及时通过返还、减免、补贴或延期,以及允许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与员工协商薪酬等多种方式,直接减轻中小企业税费、租金、行政事业费、社保等支出。

各地的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和财政实力不同,需要进一步通过调研,根据企业在疫情时期遭受的损失状况和维持就业能力,提出具体解决办法。例如,如果财政状况比较好,在疫情结束后,延期支付半年的税费;对于餐饮、旅游、科技等行业的企业,如果企业不裁员,政府给予担保公司一定的补偿,鼓励担保公司给企业担保,银行提供一定额度的基准利率下浮的贷款。

如果政府减免补贴能力有限,可以允许企业在疫情期间及经营恢复期的房租、人员薪资等税前抵扣。

(2)国企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服务收费也可以相应降低和减免

例如,经营恢复期,可以减免水电费和物流企业及个体运输户的高速公路通行费;国企提供的场地,可以适当减免租金。

(3)鼓励有实力的非国企减免中小企业费用

例如,租金、物流配送费、广告费等。万达、大悦城(5.480,0.05,0.92%)等500多家商业物业主已经宣布主动减免商户租金。

(4)鼓励社会捐赠

2. 降低资金成本,保持信贷供应,减免债务。

(1)降低资金成本,保证信贷供应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向金融机构提出了若干要求。包括“维持信贷供应,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和“为受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提供差异化优惠的金融服务;对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运行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中长期贷款等方式,以及降低再担保费用。”商业银行陆续制定了相关信贷支持政策,例如,不还本续贷。关键是如何落实到位。

(2)适当减免债务

人民银行等几部委的通知没有提到贷款本金是否可以适度免除、列入坏账核销。如果疫情持续2-3个月,可能有一些企业出现债务违约。为了减少企业破产,特别是对能够恢复经营的企业,需要金融机构作出相应妥协。可以考虑给银行增加疫情专项债务坏账计提额度,适度减免中小企业债务。

(3)放宽上市条件

疫情可能导致一些拟上市公司业绩下降。中国证监会需要针对拟上市企业由于疫情导致报告期业绩下降、不满足上市前三年业绩达标的情况,相应放宽条件。

金融支持升级预案建议

根据此次疫情防控上海医疗专家组长张文宏教授1月30号的分析,疫情防控的最好情景是2-3个月内全国疫情得到控制,中间情景可能持续半年至一年。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受疫情影响,31.08%的企业预计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58.88%的企业下降20%以上。同时,能维持6个月及以上的企业只有9.27%。

如果疫情持续半年以上,90%的企业将难以为继,很可能歇业或者破产,依靠减免、返还和延迟缴纳税费,减少员工薪资、延期贷款偿还等政策可能还不够。一些中小企业会因持续半年恢复经营、没有收入而还不了到期债务;更达不到现有债务和股权融资条件,需要升级金融支持力度。

1. 创新金融工具

疫情持续半年以上,出现资金短缺的企业会更多。往往不符合现有贷款及股权融资要求。需要针对企业的经营恢复状况,创新金融工具,在还款条件上设计多种权力,增加灵活性。例如,半期限零息债务、收入债、高收益债等。

2. 设立国家中小企业救助或振兴基金

如果疫情影响持续半年至1年,前述政策很可能还不够。因为一旦大量的中小企业持续半年以上不能恢复经营,企业股东未必愿意增资,民间金融、正规的商业金融机构也会产生畏惧,出现资金全面紧张的局面。即使有融资能力的企业,也会面临借贷无门。

此时,需要进一步升级金融救助方案,政府金融站台、信用背书。可以考虑由财政出资,甚至发行特别国债,成立国家及地方中小企业救助或者振兴基金。

此次疫情,波及面大、持续时间可能比较长,对行业、产业和产业生态影响甚大,只救助单个企业可能难以奏效。中小企业救助或振兴基金,可以细分行业设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包括国企和知名民企,从产业链或商业生态角度,设计产业或产业生态层次的金融解决方案,带动产业或细分产业或细分行业更多的企业恢复经营。

此外,需要研究重大灾害及疫情保险产品。疫情防控见效后,可以考虑增加五一、端午节、国庆假、元旦等重要节日的假期天数,弥补因疫情失去的部分消费,拉动经济恢复和增长。

本文作者:中欧商业评论

好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知顿slogan
下一篇文章
推荐阅读